听新闻
放大镜
【检察官说】少年法学院课程的本质是思政课
2020-10-22 09:19:00  来源: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

  成立少年法学院工作已经在南京市铺开,现在需要思考的是教学问题。谈到教学,首先要搞明白少年法学院课程与思政课的关系,否则就难以把握教学的定位。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是法科专业教育目标也不是为了培养法学专才。因此,少年法学院并不是真正的“法学院”,不能以教授法律知识为目标,而是要重在培养青少年法治情感,培育他们的信仰法律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少年法学院的课本质就是思想政治课。任何社会法律不可能与政治完全脱节,我国的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,体现的是党的主张,青少年法治教育,重要的不是就法说法,而是在他们内心培育“听党话,跟党走”的基因,认同我们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主流的文化价值。否则,培养法律信仰就是一句空话。最近颁布的《民法典》,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指导思想,就充分体现法律和思想道德密不可分的关系。少年法学院的教员大都是正规法学院毕业的司法职业人员,一定要对青少年法治课是思政课的本质有清醒的认识,将少年法学院课程作为“大德育”的范畴,而不是法律专业知识训练的“初级版”。

  青少年是人生意识构建的关键时期,年龄越小,对感性事物印象越深刻,形成的观念影响也越深远,此时形成的意识往往一辈子也难以改变。中国古话: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,大致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可是,现阶段无论是校内或是校外,统编的或是地方的青少年法治课,大都存在当作普法课来看待的问题。这种注重法律知识灌输的做法,不仅不符合青少年的认知规律,对树立法治意识无益,还会因死记硬背法律知识而影响法律学习的热情。少年法学院的课程一定要感性化,要用鲜活的故事帮助青少年感悟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,增强对中国特色法律制度的情感。少年法学院教学,不是要解决青少年记住什么,而是要解决相信什么的问题,教学指向要紧紧抓住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养成这一关键。少年法学院课程唯有突出思政课的本质,课程才能真正入脑入心,实现青少年法治教育培养法律信仰的教学目标。

  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。青少年处于意识和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,因此,少年法学院教学定位非常重要。定位准确,对青少年的一生都会有非常重要正向作用,反之则可能是事倍功半,作用甚微。少年法学院的教学,是要帮助青少年从法治的角度去关注自己的思想品德塑造、健康人格养成,现代公民核心素养的孕育。一句话,少年法学院的教学理念应当是:立德树人,德法兼修。

 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,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决定未来社会的法治水平。应在“幼苗”阶段就注入法治的因子,这个因子就是对法治的情感,让这份情感深深地埋在青少年心中,不断生根发芽,长大后必成参天大树。

  编辑:李娜